青海新聞網訊
“十一五”時期,是我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最快、取得成績最大、發揮作用最突出的歷史時期,面對國際金融危機風險、玉樹地震災難等不利因素,我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全省工作大局,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搶抓機遇,積極進取,迎難而上,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快速持續協調發展。
就業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積極的就業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就業規模逐年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5年累計城鎮新增就業23.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累計達494萬人次。到2009年末,全省從業人數達321.58萬人,一、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為43:21.9:35.1,與“十五”末相比,一產從業人員下降6.5個百分點,二產人員增加了4.5個百分點,三產人員增加了2個百分點。積極的就業政策體系基本建立。針對金融危機影響,省政府連續出臺了加強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工作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等4個政策性文件,制定實施了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崗位的7個配套措施。2010年,又出臺了進一步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實,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基本建立, 5年累計投入就業資金24.26億元。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全省各州(地、市)、縣普遍建立了人力資源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并延伸到鄉鎮、社區,市場配置人力資源的格局基本形成,區域人才開發合作進程不斷加快。每年組織開展“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東西部崗位對接暨高校畢業生就業洽談會”、“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月”等形式多樣的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發布《人才需求目錄》,為各類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了有效的服務。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逐步完善。相繼實施了“新技師培養帶動計劃”、“下崗失業人員技能再就業計劃”、“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國家職業資格導航計劃”、“特別職業培訓計劃”、“三加一培訓”、省屬國有企業定向招工培訓等項目,累計培訓城鄉勞動力51.76萬人,有22.18萬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