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發揮重要作用
2010年,全省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服務新青海建設工作大局,積極實踐“小財政、大民生”的發展理念,以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為重點,以建立覆蓋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為著力點,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為抓手,多措并舉,狠抓落實,為維護我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提高各族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寧市
緊緊圍繞保民生、促穩定、解難題的工作主線,積極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以創業帶動就業,在城北區幸福社區和湟源縣丹噶爾古城分別設立了創業一條街,建成東川工業園區中小企業創業園、生物園區中小企業創業園等孵化基地10家,確定創業實訓基地16個。目前已入駐企業350家,吸納高校畢業生1109人。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推行便民利民服務措施,投資2000萬元,完成了西寧市社會保險信息網絡系統升級改造,實現了市級職工醫保特殊病門診結算方式信息化管理和定額即時結算,不斷提升經辦服務質量和水平。
海東地區
堅持以培育創業主體為先導,以創業載體建設為基礎,以創業資金支持為保障,以創業項目推介為手段,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全年共舉辦失業人員和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培訓班162期,培訓8136人。舉辦創業培訓班89期,培訓合格人員2649人。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1589人,培訓合格率達90%。積極引導鼓勵農民外出務工經營,將樹品牌、上檔次、擴規模、創效益、增收入作為做大做強做優勞務經濟、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 “化隆拉面”已成為海東區最富特色的勞務品牌,在外開辦的拉面館達2.6萬家,從業人員19.1萬人,經濟收入達10.69億元。
海北藏族自治州
堅持把全面推進新型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作為改善民生、促進和諧、構建人民滿意政府的重要內容,采取加強組織領導,面對面宣講、手把手算賬等方法,在大力宣傳新農保有關政策,使新農保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基礎上,從規范表格填寫、規范檔案管理、規范繳費票據管理、規范基金管理入手,狠抓人員、場所、職責、目標“四落實”,形成了上下對應、協調一致、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確保了試點工作的有序、有力推進。截止去年底,全州實際參保11.5萬人,參保率達81.1%;待遇享受人數為1.69萬人,基礎養老金發放率為100%。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緊緊圍繞“兩區”建設,堅持多措并舉,統籌抓好城鄉就業工作,城鎮新增就業6048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26%,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2%。4035名四類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5.3%;“4045”人員就業574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20%。按照建設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要求,制定出臺《海西州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辦法》、《海西州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暫行辦法》、《海西州新型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補充辦法》,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建立起了覆蓋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
果洛藏族自治州
針對經濟發展滯后,就業渠道十分狹窄、就業容量極其有限、穩定就業崗位嚴重不足的實際,積極探索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和三江源草原生態管護公益性崗位試點工作的新路子,認真落實就業見習制度,加大就業資金投入,以技能培訓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多渠道實現就業。目前已實現穩定就業和臨時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達到2473名,就業率達到95.4%,斍、達日兩縣有1111名生態移民納入草原生態管護公益性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