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興,業有才廣。堅持把有限的培訓資金用在刀刃上,堅持讓有限的資金發揮“倍增培訓效應”,追求與青海發展需求和與國際國內先進生產力“雙向對接”的青海人才培訓工程,成效在短時間快速發酵,也在持續聚積。
我們看到,一批批人才經過多種形式的培訓再“充電”后,更加活躍于各自的工作崗位,更加迸發出激情干事業的活力。而且,作為全省不同領域的領軍人才、骨干人才、帶頭人才、實干人才,他們更發揮著“星火燎原”的作用,在崗位上延展培訓成果,放大培訓效應,煥發起團隊的能量,為青海經濟社會發展源源注入新智力支撐。
一次次培訓,一次次和高端專家學者對接,一次次和前沿新思維對接,一次次和先進科技生產力對接,一次次增強著干事創業的新能量。
高原四月萬物復蘇,由省交通廳負責項目實施的國道214線共和至玉樹(結古)高速路一期工程,再掀建設熱潮。
奮斗在這條通往玉樹、平均海拔4100米左右、穿越凍土路段長437公里的交通要道施工現場,省交通廳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高級工程師陳建友和同事們如今多了一份自信。
2011年9月,為保障國道214現工程順利實施,增強新玉樹建設人才支撐,省人才辦、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支持省交通廳適時舉辦了"青海省交通國道重建項目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班"。帶著在施工中的所遇所思,陳建友等40名專業技術骨干,走進北京交通干部學院、汶川地震災后重建現場學習參觀。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個月,但大家共同感到:"收獲太大了,這趟學習價值太高了。"
在地理和水文地質條件極其復雜的高海拔地區貫通高等級公路,施工遇到很多挑戰和難題。課堂上,從我國頂尖級交通建設專家理論聯系國內外典型施工案例的精彩講解里,從專門為214國道建設量身定做設置的專題課程里,從與專家學者面對面的互動交流中,大家的腦海快速輸入新思維方式、新專業知識,一些疑惑得以破解,一些做法得到肯定,心里增添了干好工作的底數和信心。
"閆博士介紹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和橡膠集料混凝土新型材料,可以解決我們在施工中遇到的一些混凝土通病。""專家從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方面對再生資源技術在施工中成功運用的介紹,增強了我們推廣應用這一新技術的信心。""專家們進行的工程實例展示,使我們感到214線保準化施工的精細化程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一次培訓,仿佛已是一生受益的經歷。雖然培訓結束有五六個月了,但談起感受和收獲,"國道重建項目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班"的40名學員仍感慨不盡。
"一個月培訓時間不算長,一下子全面掌握非常多的知識有局限,但是,這種從實踐走向課堂、針對性很強、學習密度很大、教學規格很高的強化培訓,對學員近遠期的思想工作影響也會很強。"陳建友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如是解讀培訓的功效。
同感、同獲,還有來自其多種類型培訓班上的眾多學員。這次培訓,那次培訓,雖是培訓對象、內容、方式不同,但給學員開拓事業帶來的新啟悟、給他們工作輸入的新能量幾近等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