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7月23日北京電(每經記者 李澤民)7月23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表示,目前我國城鎮就業供求缺口在1200萬左右;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就業問題十分突出;農村富余勞動力目前仍有1億多人,隨著城鎮化加速,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尹成基說,我國長期面臨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總量性矛盾,勞動力素質與崗位不適應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國際金融危機尚未結束,世界經濟復蘇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國內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短期問題和長期矛盾交織,這些都會給我國實體經濟和就業問題帶來變數。
另外供求矛盾加大的原因還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對就業提出了挑戰,這其中既有在新興產業發展中促使就業增長的問題,也有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控制過剩產能、節能減排中淘汰退出的企業帶來的崗位流失問題。
理順工資增長和企業效益關系
在談到如何解決出現的這些問題時,尹成基表示,要加大積極的就業政策的落實和專項就業扶持政策的落實,加強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同時推進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建立健全基層的就業服務平臺,為就業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針對上半年各地此起彼伏的勞資糾紛,他稱要理好增加職工工資與擴大就業的關系,有就業才有收入,如果職工工資增長過快,使得企業難以承受,就會有一部分職工失去工作崗位,這樣的話,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所以,增加職工工資一定要考慮到對就業的影響。
尹認為,在企業有好的效益這個前提下,適時適度地增加職工的工資,是應當的。但是,不能超越企業發展的能力。要通過推動企業加強管理、技術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來提高職工工資水平,改善職工生活質量,實現企業和職工的雙贏乃至多贏。
另外要處理好職工工資適度增加和較快增加、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適時適度地增加企業職工工資是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但是過快地增加職工工資,只考慮當前一時的利益,最終會損害長遠的利益。
對于備受關注的集體工資協商制度推進事宜,尹成基表示,我們也在積極推動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特別是積極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建立,立足于通過協商來解決工資增長問題。
同時他稱,還要適時發布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工資指導線、行業的人工成本信息等,為企業確定工資和勞資雙方協商工資提供一個重要的依據。同時加強督促檢查,加大勞動爭議仲裁調解,對于發生的勞資糾紛,及時、快速地審理、調解和仲裁,在最大限度上保護勞動者的權益。
上半年就業形勢趨好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就業形勢穩定向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38萬人,完成全年900萬人目標的71%;全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05萬人,完成全年500萬人目標的61%;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8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100萬人的88%。
在二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911萬人,比一季度末減少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與一季度末持平。全國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數為15723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26萬人。尹成基說,為了積極促進就業,加大了就業專項資金投入,全年安排就業專項資金433億元,比去年增加7億元。
在社會保障方面,新農保擴大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截至6月底,全國320個試點縣和4個直轄市全部啟動參保繳費和發放基礎養老金工作,參保人數5965萬人,占試點地區適齡農業人口的63.82%,其中領取待遇人數1697萬人,全國總的試點覆蓋范圍為23%。
尹成基指出,西藏及四川、云南、甘肅、青海四省藏區和新疆重點擴大新農保試點方案,試點工作7月正式啟動,六省區共有177個縣(市、區)、1178萬農業戶籍人口(其中60歲以上老人125萬人)將納入擴大試點范圍。
而在普遍關注的農民工就業方面,尹成基說已深入開展了“春風行動”、“春暖行動”等專項行動,為農民工就業提供各種服務,推廣簡易勞動合同示范文本,努力提高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同時要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發展問題的研究,推進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工作。
截至6月底,全國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保險人數分別為2950萬人、4475萬人、1811萬人、5876萬人,分別比上年底增加303萬人、140萬人、168萬人、289萬人。
對于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尹表示要鞏固和擴大農民工就業,擴大農民工參保覆蓋面,加大農民工工資清欠工作力度,及時處置侵害農民工權益的突發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