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公關處理的復雜性就在于其并非靠單一的行政行為或法律行為可以解決。唐駿深陷“學歷門”再次印證,面對輿論壓力,當事者只有以耐心的溝通、多層面的引導、恰到好處的回應以及必要的忍讓,才能逐步平息危機。
唐駿最近有點煩。
日前,這位頂著“中國年薪最高的打工皇帝”、“微軟中國區CEO”等數頂奪目光環的青年偶像,卻陷入一場巨大的危機之中——據著名學術打假人方舟子披露:唐駿的博士學歷以及科技發明均系造假。
一石激起千層浪,唐駿造假引發了全社會對于誠信的追問。面對媒體的黑云壓城,面對公眾的質疑。唐駿先是選擇了沉默,繼而展開了無力的反擊。唐駿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首先,今后我會在名片上加印博士頭銜。其次,法律會讓現在和今后那些捏造事實污陷他人者付出代價。再次,我還是我,什么都沒改變,一個我行我素明天開始你行我素的唐駿。最近有點煩有點煩,好在明天就不煩了......”
作為一名職場精英,唐駿在微軟、盛大以及新華已經充分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然而當他面對這次危機,卻失去應有的理性、采取強硬而錯誤的應對策略,這無異于火上澆油——在網絡、博客上、微博上,人們圍繞唐駿學歷事件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無獨有偶,近年許多成功的企業高管都深陷“高處不勝寒”的危機之中:三聚氰胺危機中,牛根生成為民眾發泄怒氣的對象;汶川地震之時,王石深陷“捐款門”;央視炮轟百度競價排名暗幕時,李彥宏儼然黑心CEO的代表。
CEO形象危機的影響有多大?可大可小,小則影響CEO個人形象,大則可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侵蝕企業家品牌和企業品牌,推倒民眾對企業的信任大廈。在一個透明化的時代,每一名CEO都應該清醒認識到保護個人形象、及時化解形象危機,是事關企業聲譽重要工作之一。
作為一名成功的職業經理人,是否擁有博士學位絲毫不影響唐駿的成就。而在此次事件中,唐駿在危機公關處理方面在戰略上失當、在策略上亦有不少失誤。在他面對危機的整個過程中,最大的失誤在于沒能將兩個重要的概念分清楚:一個是“是還是不是”的理性溝通命題、另一個是“應該還是不應該”的情感溝通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