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發明專利成果轉化成產業,除了創造經濟價值之外,無疑還會對就業機會等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個人發明專利產業轉化的渠道有哪些?難度又存在于什么地方?記在跟這位讀者取得聯系的同時,也采訪了幾位業內人士,請他們對個人發明專利的產業轉化難點進行了分析,并對個人發明專利持有人提出了建議。
■個人發明者:技術轉讓少路、創業缺錢
這位讀者姓金,從前曾在中關村某公司做過多年的產品研
發人員。他多年來一直在進行發明創造,現在擁有幾項發明專利,還有幾項發明在申請專利過程當中。他認為,發明創造都是改進了從前不方便的地方,而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方便的思維的成果。這種成果如果不能形成產業,是對專利資源的浪費。
金先生告訴記者,個人發明專利的產業轉化一般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等待企業來對專利項目進行考察,然后對專利使用權進行購買,從而利用新技術進行生產;而另外一種就是專利持有人利用專利技術自己投資創業。他發明的一套臭氧消毒裝置,具有高溫消毒裝置所沒有的廣泛適應性,對于家庭或餐飲場所非常有價值,已經取得專利權很長時
間了,但是一直就沒有企業對此感興趣。金先生認為,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專利供求雙方信息溝通不暢,個人專利持有人沒有一個能和企業交流的平臺。他說,如果企業能夠及時地了解最新的發明專利項目情況,把適合自己生產的技術使用權購買過來,不但使專利有了用武之地,許多虧損的企業可能就不至于虧損乃至扭虧了。
■政府部門:將會為個人專利向產業轉化提供方便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有關工作人員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告訴記者,目前作為專利認定的審批機構,知識產權局更多地鼓勵企業或研發機構的發明創造,因為由于科研力量的優勢,這些機構的發明工作更具成熟性,更加容易創造出具有更大經濟價值的發明專利。而個人發明中也
有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專利,但是由于個人發明者的素質各異,發明水平參差不齊,并不是所有的發明專利都擁有非常大的產業價值,對此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也希望個人發明者們也要有一個客觀的態度。
目前,個人發明專利持有人在創業的時候還沒有一個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還不能以專利權作為無形質押物進行貸款,只有用存單、國庫券、企業債券進行質押,或以土地、房地產、設備等不動產進行抵押,或由一些銀行認可的擔保公司進行全額或部分額度的擔保來進行個人創業貸款。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北京市商業銀行等單位今年初共同推出了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困難的專利質押貸款,將來不排除有針對個人發明專利持有者的以專利權為質押物的個人創業貸款出現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