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嘗試期——職業生涯的探索與選擇
階段主要特征:這個時期主持人的主要職業表現是積極熟悉業務,適應話筒前狀態,尋找相對合適的欄目,對電視各環節的業務都積累起一定的認識,并對電視從業者的特殊的人際關系有較為清晰的認知。這一時期的形象是:老老實實當學生,如饑似渴學知識,風風火火干工作。
主要問題與困惑: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開端時期,由于大多數主持人都是非專業類畢業生,對于業內工作要從零開始(即便專業類畢業生,所學知識也遠遠不夠),而且這是一項創造性很強的職業,知識必須十分靈活地透過復雜的電視環節展示在熒屏上才起作用。很多主持人在這一時期是喜悅、焦慮夾雜著陣痛。正如古人云“事求妥貼心?唷。因為許多人都是紙媒體記者、教師、公司職員、公務員等崗位被招聘入行的,而電視主持人工作的環節之多,應付播出壓力之大、生活節奏之快、備受議論之煩,都是入行之前難以預料的。突出的問題有兩個:面對選擇和面對批評。
應對策略:1.面對選擇!白灾呙鳎苏咧恰。盡管這時的困惑很多,每個人的情況又不同,但有一個核心問題,如果把握好,其他一切問題都可能迎刃而解,這就是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職業自我定位。涉及到的問題有,我是什么?媒體需要我做什么?我擅長什么?最喜歡什么?最不喜歡什么?做好這項工作就可以有效地整合個人資源、精力、時間,找到突破口,快速成長。 例1.主持人小A,女,1975年生,相貌漂亮,在一家地市臺工作,藝術類本科畢業后應聘入臺,其人聰明能干,做事風風火火,與同事關系不好。任服務類節目主持二年后試圖去往新聞部深度報道節目,這是一個臺內重點節目,但未果。又去往文藝部一個娛樂節目,主持一年間受到觀眾關注與好評。第四年試圖競評制片人未果,第五年與制片人和主任吵翻后含淚解職去往北京市。第六年在北京某臺主持娛樂節目,并被幾家省級臺相約客串節目。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經局部虛擬處理。其主體經歷有較廣泛的參照性。一個偶然的機會,小A請筆者與同事為她做了心理測試,并為之提供了許多生涯規劃建議。一番傾談之后,小A表示信服并同意,把自己的部分經歷和部分測試結果公布,為業內同仁的成長提供啟發。 我們首先做的是卡特爾16種個性因素問卷(Cattell 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簡稱16PF)測試。人格(Personality)又稱個性,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行為習慣和表現。要弄清“我是什么人”首先要做的、也是最有效的事情,應屬人格測量,而16PF測量又是職業生涯規劃中經常使用的典型問卷方法。下面是小A的測量結果剖面圖。
每一個人格因素都歸為高分數和低分數兩類,我們用統計學的方法把得分換算成標準分,填在剖面圖中,于是得出了小A的個性輪廓——外向、聰明、富有才識、好強固執、輕松興奮、冒險敢為、幻想、狂放任性、坦白、率直、天真、批評、自由、激進、自立、當機立斷。 結合學業背景不難看出,從職業內定位的角度,如果從(1)新聞深度報道(2)娛樂節目(3)生活服務類節目中選擇的話,首選是(2),其次是(3)。(1)是最不合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