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少數民族人才開發任務艱巨。青海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45.5%,少數民族各類人才約占青海人才總量的三分之一。只有將少數民族各類人才的開發納入全省人才開發戰略中,青海人才資源的開發才會取得實效。但是,少數民族各類人才中,中專及以下學歷的占總數的50%左右,98%集中在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十分缺乏,分布不合理,整體素質較低。同時,加之少數民族地區自然條件比較差,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教育文化基礎薄弱。因此,少數民族人才開發的任務重、難度大,是青海人才工作中的一個難點問題。
(六)國家政策支持至關重要。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為了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向青海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他們以開發建設青海為己任,扎根高原,艱苦創業,推動各項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為青海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里除凝聚成的“五個特別”的高原精神所激勵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時國家在工資待遇、戶籍轉移、家屬子女就業等方面給予青海許多優惠政策,對長期穩定人才隊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改革和發展,青海的這些政策優勢已不存在,而且與東部地區收入差距不斷拉大,造成經濟社會急需的人才難以引進,本地優秀人才大量外流,制約了青海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爭取國家在人才開發方面的政策支持,對加快青海人才資源開發至關重要。
二、近年來的主要工作
中央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省委、省政府根據中央關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從青海實際出發,按照穩定隊伍、吸引人才、創新機制、提高素質的總體思路,緊緊抓住培養、使用、吸引三個環節,以優化環境為基礎,以能力建設為主題,以創新機制為突破口,不斷推進人才工作深入發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人才政策體系
一是明確人才戰略。2002年5月,青海省十次黨代會提出了“科教興青”戰略,并把實施“科教興青”戰略置于全省“五大發展戰略”的首位進行安排部署。2003年8月,成立了青海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由省委組織部牽頭抓總,進一步加強了對全省人才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組織領導。2004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人才工作會議,提出了“人才強省”戰略,并對今后一個時期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的目標任務進行了全面部署,使全省人才工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二是完善政策體系。2001年,根據中央《關于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制定了《青海省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綱要(2001—2010)》。2003年6月,根據中央《西部地區人才開發十年規劃》的通知》和《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制定出臺了《2003—2010年青海省人才開發規劃》。2004年5月,全省人才工作會議后,制定下發了《關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新世紀全省人才工作的方針政策。同年11月,印發《青海省引進人才智力實施辦法》、《關于加快我省農牧區實用人才開發工作的意見》和《關于青海省高技能人才開發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性文件。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選人用人機制
一是積極推進黨政機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9年9月,省委下發《關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啟動了以擴大民主、引入競爭、推進交流、完善考核、加強監督等為方向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并相繼制定出臺了《關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的意見》等27個配套文件。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任期試用、辭職辭退等改革措施得到不斷完善。黨政班子正職人選由全委會表決制已在省州兩級和部分縣(區)推行,公開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力度不斷加大。干部輪崗交流、掛職鍛煉已形成制度。同時,堅持對《干部任用條例》執行情況的年度檢查和抽查工作,調整不稱職不勝任現職領導干部工作取得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