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市場化配置人才資源進程,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和有效利用。大力加強人才市場建設,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才市場體系,充分發揮人才市場的主渠道作用和對人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市場。在鞏固和發展綜合性人才市場的基礎上,加快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市場、高新技術人才市場、農牧區鄉土人才市場等專門人才市場。加快人才市場的信息化、網絡化建設,使人才市場成為聚集優秀人才的蓄水池,促進人才流動的潤滑劑。二是促進人才合理流動。消除人才流動中的城鄉、區域、部門、身份、所有制等限制,打破人才流動的體制和機制壁壘,實現人才的自主擇業和雙向選拔,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和有效利用。三是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做好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預測和規劃,對人才資源的素質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及地區分布結構,進行科學指導和合理配置。
(四)實施“拴心留人”工程,吸引和用好人才。首先,要穩定現有人才資源,挖掘現有人才潛力。采取各種積極措施穩定現有人才,將人才資源的浪費降低到最低程度,將現有人才資源的潛力和作用發揮到最大程度。其次,做好人才和智力引進工作。特別要做好高層次急需人才的引進工作。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的原則,建立方式靈活、來去自由的人才“柔性流動”機制,使人才資源等其他生產要素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自由流動和優化組合,實現省外人才、技術、成果價值的實現和促進青海發展的雙贏。同時,積極擴大和拓寬與國內外人才的各種形式的交流和合作,推動我省科技進步,帶動和提升我省專業技術人才的能力和水平。第三,做好“三個留人”工作。把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結合起來,注重用西部大開發的偉大事業來吸引和凝聚人才,吸引各方面人才來青海施展才干,發展事業。在政策和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量提高人才的待遇,努力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諧融洽的人際環境、民主活潑的學術環境、比較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尊重理解的社會環境。
(五)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提高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教育是人才資源開發的基礎。加快人才資源開發,必須從教育抓起。一要加快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建設。抓好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實施民族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加大教育投資,鼓勵和推動社會投資辦學,推進教育投資的多元化、社會化。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根本轉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培養一大批具有實踐技能的高素質的勞動者。根據經濟結構調整對人才的需求,合理調整高等教育學科和專業結構,加緊培養青海急需的人才。二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切實把現有人才的教育培訓作為人才資源開發的重中之重,制定和實施終身教育規劃,推進教育培訓社會化,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努力把人才資源的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的人才優勢、綜合國力優勢和競爭力優勢。
(六)整合力量,構建人才工作新格局。黨委加強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切實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提供服務工作。政府部門把人才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有關人才資源開發的政策具體化,認真抓好組織實施。組織部門認真履行好牽頭抓總職能。加強對人才隊伍和人才工作的調查研究,尤其要關注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等重大問題,為黨委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督促檢查各項人才工作任務的落實,并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考核各級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納入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