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強西部人才工作的建議
“十一五”期間,我省將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經濟增長的方式將會發生新的轉變。適應這種轉變,人才問題也將會變的更加突出、更加嚴峻。因此,針對我省人才隊伍現狀和人才工作面臨的問題,我省將在這一時期,大力推進人才開發;灸繕耸牵和七M制度改革,形成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才開發政策體系;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構建順應市場經濟規律、符合青海特點的人才開發運行模式;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探索滿足現實需要、立足長遠效益的人才戰略;發揮行政示范效應,驅動全社會人才開發。實現上述目標,既需要我省自身的艱苦努力,又迫切需要各方面的協作和支持。為此,建議國家在“十一五”期間,加大對我省人才工作的指導和幫助,通過實施以人才開發項目為主體、以增強活力和動力為主線的人才開發計劃,幫助我省突破長期以來人才事業發展的瓶頸。
(一)實施多級聯動的開發模式,形成良性互動的開發機制
由于歷史和環境條件的原因,西部地區,特別是青藏地區,人才開發的基礎十分薄弱,人才開發將是一個長期的社會系統工程。因此,人才開發工作必須結合國家的支持能力、東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家西進的內在驅動力以及西部地區產業趨同的實際而展開。建議國家在推進西部地區人才開發的模式選擇上,應建立起以行政推動為先導,市場運作為補充,“上下聯動”、“東西聯動”、“區域聯動”的人才開發模式。“上下聯動”,就是在西部地區立足于自主開發,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中央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在人力、物力上給予大力扶持,不斷增強西部地區人才開發的“造血”機能;“東西聯動”,就是中央政府通過搭建東西部地區合作交流的平臺,在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和加深東西部地區對口支援的廣度和深度;“區域聯動”,就是國家通過指導和協調,在西部地區建立起一個信息共享、人才共用、優勢互補的區域人才開發的聯合體。國家應通過建立,成為促進這種多級聯動的樞紐中心。“西部地區人才工作指導委員會”的主要職能,就是具體負責聯動模式的構建、聯動項目的籌劃和實施。
(二)加大推進改革的投入,調整人才結構,激發人才活力
結構失衡是我省人才隊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據統計,我省90%的專業技術人才都集中在事業單位。除70%的教育、衛生人才外,其他行業的人才與我省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度。放活了這些人才,人才配置的市場化進程才能加快,人才與經濟建設的結合度才能密切,人才的作用才能真正發揮。但從近幾年事業單位改革的實踐看,人事制度改革雖推行了聘用制,但“單位人”到“社會人”的轉換仍需要支付很大的改革成本;分配制度改革雖進行了許多嘗試,但由于統一的工資制度和有限的收入水平,使人才價值的報償機制的建立遭遇很大的阻力。我們認為,就青海自身客觀條件,人才結構調整只能通過調整大中專院校專業設置的方法,即通過調整供給結構的辦法來展開。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難以滿足未來幾年全省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因此,必須依靠國家的支持,在調整現有人才結構上做文章。也就是通過國家資金和政策的投入,大力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引導和激勵這些人才向企業和其它所有制領域轉移!笆晃濉逼陂g,建議國家在我省試點推進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建立事業單位人才由“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轉換激勵機制。
(三)實施現有人才素質提高工程,培養一批骨干人才
素質偏低是青海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又一個突出問題。我省現有人才的絕大多數是通過我省自身的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由于長期以來受教學水平的限制,存在著嚴重的先天不足,必須通過大量的繼續教育彌補缺陷 。但由于經濟條件的制約,很多人進入工作崗位后,很少或幾乎沒有進行過以知識更新和專門業務為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和培訓。為解決人才的培養問題,我省在2000年實施了人才培訓工程,選派了一批有培養前途的優秀人才到外地接受培訓,但人均培訓經費只有5000元,造成在培訓內容、培訓機構的選擇上困難較多,嚴重影響了培訓的效果。因此,建議國家幫助建立青海省人才資源開發專項資金,方式可采取國家劃撥和地方自籌相結合的辦法,資金主要用于骨干人才培養、人才引進和表彰獎勵人才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