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夢斷P&G(1)
其實我不想去XX,其實我想去P&G,當年真的很癡迷地想去寶潔的。雖然現在知道天下烏鴉其實一般黑,公司雖然重要,但關鍵還是個人能力,但當年我一個普通的應屆畢業生怎能抵擋得住這家世界500強外資企業的誘惑:本科生起薪7200(不知道有沒有記錯),出入高級寫字樓,豪華5星級酒店,還有網上好多帖子講氛圍如何如何好,培訓很多很多,總之當年我死心塌地地想進去,成為一個外企白領。
于是開始研究寶潔的招聘要求,再一一對應到自己身上和大學三年的經歷,發現自己還蠻有機會的。成績中等偏上,當過“學生干部”,搞過“學術研究”,活動經歷豐富,還和美國大學生一起搞過項目有國際交流項目經歷,英語嘛也還不錯。有機會當然要好好爭取嘍,所以做了大量的,認真的仔細的準備。
從9月底10月初的網申開始,到后來在我們學校的見面交流會,到在財大的模擬面試交流會,再到華美達大酒店的宣講會,然后是在武大的兩輪筆試,在華美達酒店的一面,在湖濱花園酒店的終面。牛逼的公司就是牛逼,一個校園招聘,周期可以拉得這么長,場面可以搞得這么大,流程可以搞得這么復雜。后來我陸陸續續也參加了很多其他公司的招聘和宣講會,但是只有P&G的讓我銘記在心!
在見面交流會上,幾個HR被一群心向往之的大學生圍著,她們當時給我的感覺是那么專業,那么nice,那么白領。一會一個if,一會一個your background(你的背景經歷),老子恨不得立刻賣給P&G。
P&G的宣講會對一個應屆大學畢業生絕對是種震撼,豪華的五星級酒店,免費的飲料水果和會后自助餐。其中的一個場景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到點時服務人員推開會場大門,早已擁擠在門外的學生們魚貫而入,激昂振奮的音樂讓你的耳朵還有這個身心為之一振,這時站在門前過道兩邊的P&G員工們開始整齊地鼓掌,一邊鼓掌,一邊大喊好像是你們是人才,歡迎加入寶潔之類的。我抬頭挺胸,那一刻我真的以為自己是人才,這種感覺再也沒有過。
2007年11月的一天,是我參加寶潔終面的日子,我估計我以后永遠也忘不掉,走出湖濱花園酒店的一個房間,我強忍著自己激動的內心,直到走進洗手間,放下帶來的筆記本,我再也抑制不住了,我捏著一只拳頭向上揮舞,心里喊著:“寶潔,I’m coming!”,對,我記得非常清晰,就是這句,那一刻我非常自信自己已經進了寶潔。終面是3面1,三個寶潔的經理級大佬面我一個小菜鳥,之前我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還專門帶去筆記本向他們演示我做過的項目,感覺他們都很滿意,而且我清晰地記得廣州工廠的一個經理還問我喜不喜歡廣州,是否介意到廣州做采購(我是面供應鏈類),我當然說喜歡喜歡啦
之后是充滿期待而又痛苦地等待,跟我一起走到終面的幾個mm,有2個已經收到offer,我卻一直沒有等到,起初我想有可能是分批通知,接著是從心存希望開始一步一步失望,到最后接受現實徹底死心。在我徹底死心后大概2個星期,我無意中看到我郵箱里剛到的一封rejection(拒信),那一刻我真的想哭!
當年我一直想不通,為什么我的感覺如此之好,但人家卻終究不要我呢?我非常好奇,還專門打電話過去問一面時認識的一個HR校友JJ,她耐心地聽完我的傾訴,然后幫我分析了一通,說有可能是我在整個面試過程中表現得太過于完美,整個人太過于亢奮,給人不真實的感覺。最后她說了一句:Anyway(不管怎樣),可能是不合適吧,你也不要想太多了,好公司很多,找下一家吧!
雖然現在我早已想通,原因并不重要,結果很重要,rejection就是rejection,并不需要太多理由,你所需要做的只不過是繼續努力,爭取其他的機會。但是當初并不能做到如此淡然,所以至今特別感謝那位校友JJ,雖然我早已不記得她的名字,聲音和相貌,至少她當時很nice地告訴了我一個其實并不需要的理由!
3年之后的一個晚上,我突然接到一個陌生來電,狐疑之中得知竟然是一個校友mm L,跟我同一屆,今年研究生畢業,應聘我現在所在的外企G公司,問能不能跟我聊聊,是mm,我當然很nice地說可以啊。于是她告訴我自己是多么想進G公司,一路應聘下來感覺也很好,但是最終卻沒有得到offer,說特別想知道原因。雖然她極力控制,但我明顯地感覺得到她的激動,就像三年前的我給那個校友JJ打電話時一樣。時間是多么神奇的一個東西啊,三年前我打電話給別人,希望得到一個理由和安慰,三年后卻是別人打電話給我,也許也只是想要一個理由和安慰。當時我特別感慨,因為她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我的故事,所以我耐心地同時很平靜地告訴她,這個世界很多事情其實很偶然的,你越想得到的東西越不容易得到,就像當年我那么渴望寶潔,可惜上天偏偏給我當頭一棒。我告訴她也許G公司覺得你不適合,并不代表另外兩個拿到offer的人就比你優秀,忘了G公司,努力尋找下一家吧!
當年那個校友JJ只跟我說到這,但由于L讓我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我于是又啰嗦了兩句:“其實500強外企有那么多,根據80/20原則,你只要應聘100家,總會有20家給你面試的機會,這20家里面有總會有3到4家會給你offer的,所以你需要做的只是不斷地去爭取下一家,忘了G吧!”。雖然我至今感激那個校友JJ愿意聽我的電話并給了我一個理由,但是如果她當時能告訴我這些,我想我畢業三年的道路會完全不一樣,不過人生沒有如果!
也不知道那個晚上給L說的話對當時的她有沒有一點安慰和激勵,哪怕有一點我也非常開心,因為我知道那時的我們是多么年輕,多么的需要一些安慰和指導。L比我幸運,拿到offer的一個人拒了G公司,她最終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當她QQ告訴我這個消息時,我由衷地替她開心,當然同時心里有點淡淡的幽怨,為什么當年我就沒這么幸運呢,即使早已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