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大學生們終日以書為伴,很少涉足于社會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導致許多大學生普遍缺乏對社會的正確認識。眼下正值暑期,我省許多在校大學生都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提前上班”,并且聯系實習單位實習已經成為了他們中許多學生“提前上班”的最佳選擇。
“工資雖然不高,干的活也不多,但我只想給自己積累一些社會經驗,以便今后步入社會能學以致用。我并不奢望能在這段時間從實習單位掙多少錢、干出多大業績。”7月26日,記者在采訪時遇到了青海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文秘專業的大三學生王麗。據她介紹,再過一年時間她就要離開母校、正式步入社會工作。面對社會經驗缺乏這一現實性問題,她對一年后離開校園步入社會感到恐懼。于是,今年暑假,她并沒有回河北老家,而是選擇在西寧一家私營企業實習做文案工作。王麗還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她此次選擇留校實習的出發點。在學校,終日以書為伴的她,很少會接觸到社會,這也導致她缺乏許多工作技巧和經驗,并且對自己所學專業也感覺有些半生不熟、沒有充分吸收,而暑期實習就能幫助她填補這些實踐空白,進而為以后打下基礎。
在我省高校大學生利用暑期“提前上班”的同時,一些外地的學生也紛紛瞄準我省相關單位進行實習。就讀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網絡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李玉龍就是來我省實習的學生。李玉龍告訴記者,選擇離開家鄉來青海實習,主要是出于鍛煉自己的原因,從小到大,他一直在家鄉西安生活和學習,從未出過遠門,而這次選擇在遙遠美麗的青海實習,就是出于對自己毅力等方面的一種考驗和鍛煉。“青海因其獨特的資源優勢,潛在許多就業機會,等大學畢業后我想來青海工作,此次在青海實習其實也有這方面的原因。”李玉龍說。
據記者了解,與往年一樣,今年暑期,我省許多在校大學生積極聯系實習單位進行實習,從而為自己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積累實踐經驗。在實習大學生中,既有我省各個高校的在校大學生,也有外地高校的學生,他們的身影遍布于我省各個行業和領域。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實習大學生并非只是單純地考慮工資待遇等問題,而是抱著寧可到實習單位打雜、得到很少的工資,也要為自己的將來充上足夠“電”的思想進行實習的。此外,連日來,我省大學生還在團省委等相關單位的安排下,先后赴我省農村、牧區和部隊開展醫療救助、教育幫扶、文化宣傳、支農支牧、法律宣傳、擁軍服務等豐富多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