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有人問起多個問題同時出現時,應該如何解決。這就是PrioritySetting的勝任力。應對思路是把所有要處理的事情按輕重緩急分成4個象限:重要而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但記住,不要直接敘述這個思路,這會讓人覺得你不像應屆生。還是通過舉例說明比較好。我面試過的一個比較好的例子:我在大三時正好要復習準備英語6級考試,這時有機會可以去一家企業做兼職部門助理,但需要每周花三個半天。同時,每月一次的英語沙龍活動要組織安排,還要(不好意思地說)抽空陪陪女朋友(最后一點很重要,可以活躍氣氛,還為下面制造了一個不重要不緊急的事例)。我當時利用沒有課程的下午去公司工作,一般要到5點半回學校。在公車上的30分鐘正好用來總結當天在公司的收獲和需要了解的知識。在食堂與女朋友吃晚飯,六點半去教室自習,到十點回宿舍。英語沙龍的工作委派給大二的兩個干事,他們每天會到自習教室找我談10分鐘,我會給他們一些建議。這樣,我沒有花太多的精力在沙龍活動上,可對整個過程都有了解和掌控。后來6級考試順利通過,那家公司對我的工作評價很高,我也學了很多東西;英語沙龍的活動如期舉行,我和女朋友也沒有疏遠。
這同時展示了三條勝任力:prioritysetting;delegation和work/lifebalance
作為應屆生,在面試前,應該了解一下外企的部門架構。以歐美企業為例,一般部門內的職位從低到高依次為:助理(如果是本科生,有時候可以跳過)--- 專員---資深專員---主管---資深主管---部門副經理/SectionManager---部門經理。一般,主管要求有5年以上的相關工作經驗,這是一個分水嶺。好,回過來談談面試時如何回答關于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其實,這種問題并不需要你回答得無懈可擊,這也辦不到---你說得通俗了,認為你胸無大志;回答太專業了,又覺得你好高鶩遠.
回答這類問題,有以下幾點可以幫你加分:
1.設定一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長遠目標;這個目標要和公司的工作有關但不要局限在企業內部(因為空間有限,會遭遇許多太過于細節的問題)。例如,HR 專業的學生可以說,自己的目標是在35歲之前,也就是10年內,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測評專家或者資深企業人力資源顧問;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可以成為精益生產專家或者黑帶大師;IT專業則可以在信息資源整合和ERP解決方案方面成為專家,等等。注意,要著重在你想做些什么,而不是你想爬到什么級別。
2.把這個目標分解,以1年,3年,5年,10年的進度,逐步推進。這個就要靠你自己編了,恕在下不能一一舉例。記住,每個階段都要說明你能為公司做出怎樣的貢獻,你能得到怎樣的提高,這與你長遠目標的關系在哪里。此時,可以適當聯系到剛剛提到的部門架構。
3.在此過程中,除了自己想辦法不斷充電,還要說一下你希望公司可以給你怎樣的幫助。比如能夠有崗位輪換的機會;或者能夠參與各種項目等。不要提希望公司會給你培訓,送你出國,給你報銷學費,要表現得自己希望在實踐中成長。
4.強調自己的穩定的心態。你可以這樣說:“中國人最講究‘名正言順’或者‘不在其位,不謀其職’,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只有給了主管的職位,才能運用主管的權利,發揮主管的作用。我的理念和別人不同,我認為恰恰相反,當你展示出了主管該具有的能力,能完成更多的工作,公司自然會考慮對你的職位進行調整。在沒有足夠的權力時,要使用自己的影響力,所以我鄙視那些成天想著晉升卻沒有任何建樹的人!边@樣子,你的自我包裝就成功了一大半。
5.最后要注意,在回答類似問題時,不要顯得太胸有成竹。偶爾顯示出涉世未深可以讓面試官覺得你還有學生的單純!斑@個問題很大,我在學校里也曾經斷斷續續的考慮過,現在我簡單的講一下,可能會顯得一廂情愿,希望得到您的指教”這樣的一個緩沖在許多時候很管用哦。(還記得鉆石法則嗎?)
最后想提一下面試的肢體語言。我面試過的應屆生應該沒有1000也有800了吧。我發現幾乎90%的人在入座后都采用一種非常閉合的姿勢,很拘謹。這不能說是壞事,但的確會讓面試開始的破冰顯得艱難,F在,閉上眼睛,想象一對親密情侶在燭光下甜蜜交談,他們的姿勢應該是幾乎一樣的;你們平時和好朋友促膝長談,相信采用的也是相同的姿勢;電視上的國家元首交談時,絕大多數情況兩人的姿勢也相同或接近。這是因為:兩個人如果在交談過程中采用同一種姿勢,則雙方在潛意識中會有彼此認同的感覺。我們把這樣的姿勢一致稱為Rapport。我本人非常注重采用Rapport來增進溝通效果(特別是,如果有人盛氣凌人的叉腰對我說話,不論他的職位高低,我也會叉腰和他說話---輸人不輸陣:))
還有,面試時,手勢的運用很重要。特別是回答較大的問題時,用手虛擬的在桌面上列出1,2,3,這樣會讓人覺得你很有條理,而且不會顯得很稚嫩。而說到我會怎樣怎樣時,把手掌放在心口,真的有強化的效果。
一句話:面試時,要表現的有教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