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設項目綜述
為進一步加強我省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近年來,省委組織部牽頭實施了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設項目。旨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打造和扶持一批由高層次人才領軍,既有基礎研究、項目開發和推廣應用等不同層次科研能力,又有合理年齡、技術梯次結構,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創新創業團隊,形成“小而精、小而優、小而高、小而強”的培養、吸引和聚集高層次人才的優秀平臺。
2010年,我省在高原種植、高原醫學、高原體育、地質工程、裝備制造、新能源、醫療衛生、交通運輸、計算機、社會科學10個領域中評選出了10家人才“小高地”建設單位,給予了10萬元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經費,并享受人才培訓、引進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一年來,“小高地”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如同一盞盞發光的明燈,引領著青海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一批引領人才隊伍發展的領軍人才脫穎而出
通過“小高地”的遴選工作,確定了我省相關行業和領域的10名高層次人才為領軍人,他們以此為榮,更以此為己任,在不斷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對本團隊成員的培養、引進和使用等工作,發揮了高層次人才在人才隊伍建設中的“領頭羊”和“主心骨”作用。高原醫學領域“小高地”領軍人、青海大學高原醫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格日力博士, 把培養帶動中青年骨干作為己任,多次赴日本、美國等國家知名高校聯系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引進渠道!靶「叩亍苯ㄔO期間,已經選送2名博士赴美國哈佛大學研修深造,引進1名留日博士作為團隊骨干進行重點培養,積極為團隊的長遠發展儲備人才。目前,這些領軍人才中,新世紀國家級“百千萬”工程人選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人,省級優秀專家1人。
各具特色的高層次創新 團隊初具規模
各個“小高地”依托人才優勢和創新優勢,突出高層次人才的領軍作用,強調團結精神和協作意識,形成了緊密結合產業發展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的人才團隊。計算機領域"小高地"在青海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趙海興博士的帶領下,先后吸收培養17名博士為團隊成員。不斷發展壯大的科研和人才實力使他們成功申請到國家"973"重大科技專項前期項目,累積申請科研經費逾400萬元。目前,像趙海興博士這樣的創新創業團隊還有9家。這些團隊成員共有136人。其中,博士39人、碩士39人、本科53人;年齡最大的59歲、最小的23歲,平均年齡40歲;高級職稱95人、中級職稱23人、初級職稱17人。每個團隊均有2名以上工作經驗豐富的博士或5名以上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高層次人才,逐步形成了以領軍人為首,中青年高層次科研人員為骨干,高學歷畢業生為后備補充的合理結構。
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 高水準科學研究正在推進
每個"小高地"都以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為載體,把各類高層次人才與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更加清晰地凸顯出"第一資源"、"第一生產力"服務"第一要務"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通過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培養帶動高層次人才隊伍,形成了鮮明的"項目+團隊"和"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高原種植領域"小高地"在青海大學農科院杜德志博士的帶領下,項目載體"強優勢甘藍型油菜雜交種的創制與應用研究"取得突破進展,通過甘白種間雜交和甘芥種間雜交的方法創造出了一批新型甘藍型油菜資源,選育出早熟型甘藍型油菜新品種1個、極早熟甘藍型油菜新品種2個,強優勢雜交組合已完成國家品種審定的中間試驗,各項指標均達國家審定標準。醫療衛生領域"小高地"在省心腦血管病?漆t院省級專家金新會的帶領下,項目載體"高原地區先天性心臟病家族性遺傳的研究"發現了2個先天性心臟病特異性潛在致病突變,取得重要成果,下一步擬就此繼續開展延伸課題的研究。"小高地"把項目研發與培育人才相結合作為發展的不竭動力,認真開展科學研究,大力推動成果轉化,積極促進產業升級,使人才與項目充分對接、人才與產業充分互動,達到了"立足科研求發展、實踐鍛煉育人才"的良好效果。 |